地产成交额年降380亿大温哥华独占143亿!但地产局说情况不错

每个月的地产报告都是比较住宅成交数量,比如上个月成交2000套,这个月成交1500套,然后算算成交量下跌了多少。
但很多地产经纪就指出,这种算法是有问题的。

因为成交套数下降不等于成交单价也下降,仅仅统计成交套数有时会误导市场发展方向。所以有必要把成交总金额也统计考量。
加拿大房地产局(CREA)从善如流,在2019年2月推出2018年交易总金额统计数据。CREA在发布该项数据时表示:
1、地产经纪以成交金额作为计算佣金的标准,如果成交量降低10%,但成交总金额只下降5%,那意味着市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坏。地产经纪也可以更准确的评估市场未来走向。
2、绝大多数行业评估兴衰都以成交总金额为标准,只有房地产因为特殊性更愿意成交套数作为主要评估标准。但显然成交套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流向。
解释说,套均成交价格上涨可以对冲成交套数下降的不利因素,同时也说明市场的购买力并没有消失,只是观望的人变多了。如果成交套数和套均成交价格同步下降,则说明市场既没了人气也失去了购买力,那后市的麻烦就大了。
需要明白的是,这里的套均成交价格并不是各种类型房屋基准价格。
举例来说在某一个月成交100套房屋都是公寓,成交均价是80万加元,下一个月成交房屋都是独立屋,成交均价是160万加元,哪怕成交数量下降一半,但成交金额却没有变化,这反而说明市场后劲十足,短暂调整后的反弹力度更强。
解释完这些基本概念,我们现在开始发布数据。
2018年,整个加拿大地产成交总金额为2240.4加元,这个数字比2017年下降了380亿加元,比例为14.78%。
2017年房屋成交套数的下降幅度和2018年相差无几,但2017年的成交总金额却比2016年增长了0.14%。
从上面两组数字就能看出,统计成交总金额的重要意义。
2017年的下跌可以视为假摔,而2018年的下跌就有真倒的意味了,但与成交套数的跌幅相比,成交总额的下降幅度显然更小,这也说明市场购买力还在,只是购买意愿已经降到历史低点。
大温地产局和菲莎河谷地产局加在一起的数据才是行政区域意义上大温地产的全部数据。
2018年,大温地产局成交总金额为262.6亿加元,比2017年下降30.4%。 毗邻的菲莎河谷地产局成交总金额为110.9亿加元,比2017年下降26.3%。 二者合计下降了143亿加元。占加拿大全部下降金额的37.6%。
大多地产局2018年的成交总金额降至613.4亿加元,比2017年下降20.1%,总计154.3亿加元。
大多伦多和大温哥华就贡献了297.4亿加元下降金额,与其说加拿大地产市场萧条还不如直接说大多和大温地产遭遇危机。
而哈利法克斯、蒙特利尔等加拿大主要城市居然还有10%左右的成交金额增长,说明当地地产不但没有“危”反而充满“机”。
在承认大温和大多地产危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可以欣喜的发现,两地在2018年房屋成交均价反而有所增长,所以才会出现成交总金额跌幅小于成交套数跌幅的情况。比如大温成交总套数下降4成, 而成交总金额只下降3成,这也是地产行业始终有很多人看好后市的重要依据。
现在谈抄底或许为时过早,但很多人持币待购虎视眈眈也是事实,他个人建议刚需者在2019年如果遇到非常喜欢的房子,就不要太纠结未来还不会降价的问题。
因为加拿大的房子并不像国内千篇一律的统一户型,好房子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来源:加拿大地产头条
———————————————————————-